政策法规
世行:中国需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4-04-09
3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世行)发布新报告《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议,通过改革征地制度遏制城市空间过快蔓延,通过建立居住证制度逐步向外来人口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开辟包括不动产税在内的稳定财政收入来源,允许地方政府在中央严格限定的框架内直接举债。
报告表示,随着中国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城镇常住人口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2亿多,政府需要强化环保执法力度,缓解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
报告指出,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创纪录的经济增长,成功使5亿人口脱贫。城镇化以充足的劳动力、低价的土地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中国成功避免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通病,但压力也开始显现,粗放的土地使用导致了低效的城市蔓延甚至空城的出现,污染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耕地和水资源变得日益稀缺。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约10亿人,城镇化率将接近70%。
报告提出了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六大优先领域:
第一,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报告指出,由于城市扩张主要依靠征用农村土地,目前耕地面积已下降到接近1.2亿公顷,逼近保障粮食安全的“红线”。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强化农民的产权,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新机制,由市场价格来引导城市土地配置。地方政府征收农村土地用于公共用途,必须由法律规范。报告还建议对工业用地采用基于市场的定价,将比重过高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商业和住宅用地,这样可以鼓励服务业发展,降低住房成本,为较小的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要由现行的户籍制度向居住证制度转变,以便为所有居民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消除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及在城市之间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
第三,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报告建议,改革财政体制,通过设置不动产税和提高城市服务价格,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基础。报告认为,在中央政府建立的明确框架之内,应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
第四,改革城市规划和设计。以市场为基础给工业用地定价,可以鼓励土地密集型工业企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在城市内部,制订灵活的分区规划,促进更小地块、更加混合的土地使用,实现更密集和更高效的开发。以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主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连接,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第五,应对环境压力。中国已有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绿色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严格执法。应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工具,如碳、空气和水污染以及能源使用的税收和交易制度,来实现环保目标。中国需要加强“绿色治理”,形成一套能够有效管理环境的制度、激励和工具。
第六,改善地方政府治理。调整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激励更高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通过引入中期财政支出框架和公开含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账目,改善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