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强化过程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对标报告
发布时间:2016-08-30
按照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财政局开展“对标”管理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效益,农开办组织有关县(市)就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并组织调研组于月7月20日至21日赴新乡实地考察学习,借鉴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乡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十二五”期间,新乡市共扶持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行业的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12274.11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4815.1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459.01万元。通过项目的扶持,年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308万公斤,果蔬生产能力80.5万公斤,粮油生产能力1674万公斤,肉产品生产能力309.7万公斤,其他农产品1700万公斤。实现年新增总产值4.02亿元,新增增加值1.68亿元,新增利税5586.47万元。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6915户,直接受益人口42530人,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75元,新增就业人数3500多人。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行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了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解决了一定区域内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同时,也带动了当地运输、包装、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新乡市的主要管理经验。一是科学选准扶持项目。在项目选项过程中,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结合当地农业大规划、结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已经形成或初步形成的产业链条。如:延津县2014年1万吨红薯深加工新建项目和2015年600万株良种红薯苗繁育基地新建项目,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扶持,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同时又吸收周边的种粮大户成立了“农民合作联社”,逐步形成了从红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赠价值,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为确保产业化项目财政资金安全,2014年起,新乡市要求产业化自筹资金必须与财政资金统一管理,企业自筹资金在项目招标前打入指定账户,对财政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捆绑招投标;项目建设中,开发办全程参与监管;在报账过程中按照先拨付企业自筹资金再拨付财政资金的办法,有效规避了企业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发生,各类账目建立的规范化程度和完整性也比往年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理。为确保项目实施内容真实可靠,在对养殖业项目采购畜禽活体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监督采购,要求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采购渠道心中有数、畜禽品种心中有数、畜禽个数心中有数。在扶持土建项目工程实施上,做到“三个跟进”和“三个确保”,即:项目动工前农开人员跟进,确保是新建工程;项目施工中农开人员跟进,确保工程进度;项目完工后农开人员跟进,确保建设质量。
二、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产业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2013年以来,我市着重扶持了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9家。其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专业合作社13家,涉及种植项目15个、养殖项目10个、农产品加工项目12个、流通设施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224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251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6996万元。据统计,三年来通过项目建设,年新增畜禽养殖规模30余万只(头),新增食用菌生产能力1064万公斤,果蔬生产能力190万公斤,肉产品生产能力213万公斤,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5546万公斤,提供种苗1200余万株,储藏保鲜农产品1000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48301万元,年新增增加值9544万元,新增利税4018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8757户,受益农业人口59730人,受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170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861人。通过对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开发,充分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新形势下,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问题:
一是选项难。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项目条件多、要求高、政策严、材料多,在现行体制下,因申报项目门槛较高,造成一些企业尤其是农民合作社自身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得到项目扶持。同时部分申报单位重申报轻建设、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已经立项批复的项目难以落实,要么不能按计划实施到位,要么以旧顶新,给项目单位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干部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不得不终止实施。另外随着外部监管坏境的变化和责任追究意识的增强,企业申报意愿逐步下降,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逐渐出现了项目单位不愿要、业务部门不敢要的态势,各级开发办争取资金积极性减弱,造成宁少勿争的现实。
二是监管难。有的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申报时,因申报时间紧、仓促立项,甚至为立项而申请,对项目建设内容缺乏详细的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很难按计划内容建设,不能很好的执行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评审、招投标、监理监督、竣工验收等政策,特别是企业自筹资金的建设内容随意性大,造成项目管理难度增加。
三是资金报账难。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多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受季节和市场制约的影响较大,项目可研上报后,多数企业都会根据自身规划用自筹资金开始建设,不可能等到向国家农发办申请立项备案日才开始建设,而这又与现行农开资金县级报帐制相矛盾,导致有些项目虽然按可研内容建设完成,由于报帐时间的制约而无法进行财政补助。在报账过程中,按照县级报账要求,一方面,项目单位必须出具施工企业或货物采购商出具的合规发票才能报账拨款;另一方面,施工企业或货物采购商又要求项目单位先付款才能出具正规发票,形成了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的项目单位为此不得不四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来垫付报账款,索取正规发票,给项目单位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改进措施
通过学习考察,提高了认识,找准了差距,得到了启发,分析与新乡市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有:争取资金谋发展观念不强,围绕大局服务农业意识淡薄,突出特色科学选项能力不足,过程监督监管不具体等方面。
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持续安全有效发展,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突出特色,择优选项。各县(市)农开办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政策,在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经营企业调查统计、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每县以市场为导向,选择2-3个优势特色产业,认真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库,同时要严格把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立项条件,提高产业化项目的竞争性,确保上报一个,成功一个。
(二)规范立项程序,制定管理规范。在今后的立项、选项、管理操作中,各县(市)农开办要严格执行申报指南发布制度、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和项目建设台账管理制度。要强化专家的评估论证,多方征求意见,权衡利弊,避免草率行使,盲目投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最大限度的发挥产业化经营龙头项目的带动、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示范引领效应。
(三)多措并举,严把核查立项关首先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建设地点和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实地察看,确保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其次要认真审查企业财务运行情况,认证核对企业财务部门向税务等部门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由中介机构提供的企业年度财务评审报告,对报告上的数据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相比对,看是否存在数字上的差异,并上网查询评审报告的真实性。第三实行企业上报资料承诺制度,项目申报单位在上报材料时,要一并签订承诺书,保证企业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有效,如发现上报材料中有虚假、伪造、更改现象,立即对该项目暂停审报,并在2-3年内不予上报该企业的所有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相关项目。
(四)加强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
一是做好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县农开办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对个别专业性强的业务要聘请专家进行把关,对疑点问题要多方求证,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另一方面要对项目主体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实行项目建设告知制度,签订项目建设告知书,使产业化经营项目主体单位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做好项目实施的执行者。二是抓好自筹资金的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先完成自筹资金建设项目,再进行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的招标施工。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经中介评审后,由项目单位提出招标申请,在县级农开办的监管下,开展财政评审和招标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县级报帐。要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做到工程不完工不报账,验收手续不齐全不报账,没有发票或发票不真实有效不报账,自筹资金项目没有评审完工不报账,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四是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到“三个到位”和“三个确保”,即:建设前指导到位,确保项目实施内容真实可靠。建设中督导到位,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建设后验收到位,确保档案资料、财务账目,分类科学、内容完整、一目了然。
(五)完善项目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机制、竣工验收制、财政投资第三方评审制和纪检、审计、财政监督等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切实增强对项目管理不法行为的威慑力,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严防发生财政资金跑冒滴漏、财政补助失准现象,有效化解项目管理中的廉政风险,确保资金、项目和干部安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