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Loading……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之窗

        党建之窗

        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财政局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6-06-02



         

        根据《中共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印发〈全市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许纪发〔2016〕6号)和《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厅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财办〔2016〕51号)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排查全市财政系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财政部门的重点难题,查处财政系统内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规范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健全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二、治理对象

        全市范围内各县(市、区)财政局、乡(镇、办事处)财政所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

        三、治理内容

        按照市纪委统一部署,根据财政厅党组要求,对2013、2014、2015年度各级财政安排的所有涉农财政资金,包括涉农项目投资、惠农补助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追溯其他年度。围绕市纪委确定的7个方面重点问题,结合财政实际,重点整治和解决以下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在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挪用、贪污等问题;

        (二)在扶贫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问题;

        (三)在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征用、耕地流转、低保医保、强农惠农补贴等方面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问题;

        (四)违规侵占和处置资金、资产、资源等问题;

        (五)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收缴或处罚群众款物,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等问题;

        (六)在办理相关财政事务时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甚至欺压群众、“小官大贪”等严重违纪问题。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时间为8个月,自2016年5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为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建章立制等四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可交叉进行、统筹推进。

        (一)自查自纠。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自查的要求,集中开展自查和整改。自查自纠工作应于2016年6月20日前完成。(1)自查摸底。对涉及本部门的涉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自查,排查政策落实和项目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将各年度相关资金的项目清单、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二是自查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项目、是否滞留在部门账户,项目是否实施并发挥作用,资金是否报账;三是自查报账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套取、骗取财政资金行为;四是自查是否存在办理相关财政事务时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甚至欺压群众、“小官大贪”等问题;五是对过去已经审计、财政检查、巡视巡察工作中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整改、处罚是否得到落实、制度机制是否得到完善。(2)自纠整改。对自查摸底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及时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抓好整改落实;发现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和重大问题线索要及时移交同级纪检监察机关。(3)签字背书。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自查整改中形成的各类台账、数据、报告,要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签字背书,作为责任倒查的依据。

        (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自查自纠工作方案、问题台账和整改方案;要充分运用财政监督检查、审计等工作成果,深挖细查问题线索;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向社会公示涉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纪检监察机关的检查工作。各县(市、区)财政局于7月18日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将成立若干监督检查组,结合市局年度下达的相关资金项目清单和县(市、区)上报的资金具体实施情况,适时对各县(市、区)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自查不细不实、敷衍塞责、自查零报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而自查发现问题较少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检查。

        (三)案件查办。各级财政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问题线索搜集和违纪违规案件的办理工作。(1)受理群众举报。要强化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广泛收集问题线索。(2)查办典型案件。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各级财政纪检监察机构特别是县(市、区)财政纪检监察机构的重点工作,既要查处一批典型问题,也要查处一批基层党员、干部贪腐案件,确保形成有力震慑,持续保持遏制基层腐败的高压态势。(3)突出查办重点。要把上级纪委督办、转办、转送和转交问题线索以及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作为案件查办的重点,优先安排部署,优先调查核实。对工作不力、推诿拖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并予以通报曝光。

        (四)建章立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财政资金管理、惠农政策落实中的问题,研究治本之策,切实为财政权力立好规矩、亮明纪律;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普遍性、机制制度层面的问题,及时提出完善机制制度的意见建议,尽快完善制度办法,堵塞漏洞,健全机制;对党风政风建设方面的问题,也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意见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财政局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财政系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驻局纪检组监察室,负责督导检查、案件办理和综合协调工作。各县(市、区)财政局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财政部门党组(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敢抓敢管敢查处,切实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最末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抓住专项整治活动契机,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早行动,主动作为,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二)强化工作措施。为全面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以下机制:一是问题导向机制。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发现什么问题查处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查处什么问题。二是工作通报机制。对自查自纠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线索查处不力、整改工作不及时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纪检监察机构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三是台账管理机制。对问题线索和查处情况逐一建立台账、逐一整改、逐一销号。四是信息上报机制。各县(市、区)财政局及时向市财政局上报专项整治工作相关信息,每月25日前上报《市(县)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项目统计表》、《市(县)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问题汇总表》、《市(县)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整改情况汇总表》和《市(县)查处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典型案例表》(有关报表格式附后)。12月10日前,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整体情况报告。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级财政部门党组(党委)要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改、整改到位,对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有问题没有发现、没有报告、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各级财政纪检监察机构要对问题线索进行认真审查,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和了结五种方式予以办理,并报同级纪委备案;要坚持“一案双查”,对发现的典型性问题,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本方案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电话:0374-2676493

        邮箱:xcsczjjc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