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数据
关于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02
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财政局局长 李荣华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趣看365app下载_365bet现场滚球_365现在还能安全提款吗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简要工作回顾
2005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全年财政预算运行平稳,收支基本平衡。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8208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年初按照法定程序批准汇总的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177014万元,全年实际完成199572万元,占年预算的112.7%,同比增长29.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1、各项工商税收完成123605万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增值税完成32126万元,同比增长14.1%;营业税完成41939万元,增长30.4%;企业所得税完成10465万元,增长16.5%;个人所得税完成7862万元,增长18.9%;其他工商税收完成31213万元,增长32.1%。
2、农业三税完成15325万元,增长67.5%。
3、罚没和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42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230万元,增长35%。
5、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完成11694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1248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年初经各级人代会批准汇总的一般预算支出为277747万元。执行中加上省追加、新增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68909万元,动用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及超收安排30334万元,调整后全年支出预算为37699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366591万元,为年调整预算的97.2%,比上年增长23.6%。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支出211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2、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3625万元,增长23.1%。
3、农业、林业和水利气象支出2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2.1%。
4、文体广播、卫生和计生事业费支出27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5、教育事业费支出700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9%。
6、行政管理费支出59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5%。
7、公检法司支出28155万元,比上年增长32.2%。
8、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1290万元,比上年增长28.2%。
9、城市维护费支出18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1%。
2005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636万元,比上年下降3%。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5896万元,增长24.7%。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05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为52083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6702万元,占年预算的108.9%,增长22.6%。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9106万元,增长19.9%。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05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47600万元,全年实际完成51203万元,占年预算的107.6%,增长22.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各项工商税收完成39576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增值税完成6994万元,同比增长22.4%;营业税完成11509万元,增长19.8%;企业所得税完成1617万元,下降33.6%;个人所得税完成2938万元,增长20.1%;其他工商税收完成16518万元,增长19.8%。
2、罚没和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8008万元,比上年增长7.5%。
3、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完成3130万元,比上年下降34.3%。
4、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完成4550万元,比上年增长48.9%。
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05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为60426万元。执行中加上省追加及新增结算补助22663万元,动用上年结余2554万元、超收安排3603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调整后全年支出预算为91246万元,全年实际支出84423万元,为年调整预算的92.5%,比上年增长21.5%。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支出5018万元,比上年下降9.1%。
2、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1814万元,同比增长21.3%。
3、农业、林业和水利气象支出4499万元,同比增长20.3%。
4、文体广播、卫生和计生事业费支出4842万元,同比增长14.8%。
5、教育事业费支出7293万元,同比增长21.4%。
6、行政管理费支出74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
7、公检法司支出10789万元,同比增长22%。
8、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4323万元,比上年增长51.6%。
9、城市维护费支出7938万元,增长2.7%。
2005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92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0537万元。
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0万元,下降3.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35万元,下降30.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6215万元。东城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39万元,增长2倍;一般预算支出1548万元,增长3.9倍;基金预算支出142万元。
根据现行分税制体制算账,2005年全市和市本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财政均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在财政收支保持大幅增长的同时,各项财政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
(一)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各级各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各类项目建设进度,财源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税部门加强收入征管,完善市县财政体制,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保证了税收的及时入库。利用非税收入监控网络系统,强化了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各级财政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转移支付,加强现金调度,加快支出进度,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199572万元和366591万元,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
(二)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落实“十件实事”。各级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足额安排资金,为落实“十件实事”,提供了财力保障。2005年在全市范围全面免征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上免征农业税,全市农民共减负增收2.2亿元。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165.7万元,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97955人。2003年至2005年,各级财政安排资金4 1 7 2.2万元用于3 3 9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共消除危房2 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6.08万平方米。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274万元,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缓解了试点县农民因病返贫问题。农民工培训投入达到1 1 6 0万元,培训农民工14.7万人。全市五保户供养资金支出2178万元,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支出891万元,20812户五保户和57928名农村特困人口受到救助。
(三)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275万元和扶贫资金743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争取上级县域经济发展转移支付资金1400万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三是争取外国政府贷款4.9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37万元),支持公共卫生、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帮助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31万元,扶持外贸出口企业开发新兴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按市场运作方式发放市属企业发展资金4850万元,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另外,还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我市的质量兴市和名牌创建工作。
(四)增加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全市预算内教育支出达7 4 8 1 9万元,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改善了办学条件。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 1 1万元,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机电产品研发资金1 4 1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3129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47 689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下岗职工再就业资金支出3424万元,2006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探索建立城镇医疗救助体系,改善了低收入人员就医条件。
(五)推进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理财能力。围绕精细化管理要求,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全面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规范预算执行、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运作更加规范。2005年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到4.47亿元,实际支付采购资金4.01亿元,节支率达到10.3%。“乡财县管”改革全面实施,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改革,有效地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绩效评价试点全面启动,市级选择部分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完善了相关资金管理制度。
(六)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2005年,市直有9家国有企业和5家事业单位完成了改革改制,收回国有资产收益5160万元。协助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二是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三是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71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情况进行检查,有效地规范了财税秩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五是开展财政收入专项检查,查处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截留收入和虚收空转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财政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是: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由“九五”末的77191万元、131142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199572万元和36651 6万元,年均递增分别达到20.9%和22.8%。支出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减少并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投入,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向困难行业和群体倾斜,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提供财力保障。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行部门预算、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创新,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县乡财政还比较困难,预算约束需进一步加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2006年我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按增长18%安排。全市收支计划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各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收入预算,能高则高,宜低则低,实事求是,不盲目攀比。财政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根据《预算法》要求,市财政只编制市级收支计划,县(市、区)根据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编制本级预算,经同级人代会批准后执行,并由市财政局汇总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06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5617万元,增长15.7%。其中:市本级安排59200万元,增长15.6%。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本级预算支出安排69318万元,同比增长14.7%。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基本建设支出500万元,与上年持平。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483万元,增长24.2%。
3、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749万元,增长21.6%。
4、农业、林业和水利气象支出2790万元,增长25.1%。其中:农业支出2046万元,增长27.9%。
5、文体广播、卫生和计生事业费4811万元,增长14.2%。其中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10.4%。
6、教育事业费10260万元,增长21.6%。
7、行政管理费4961万元,增长21.1%。
8、公检法司支出6513万元,增长31.8%。
9、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777万元,增长10.9%。
10、城市维护费80O0万元,增长2.6%。
11、专项支出4013万元,增长28.5%。
12、其他支出6222万元,下降15.9%。
13、总预备费756万元,下降7.4%。
200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407万元,增长20.4%;支出预算安排4033万元,比上年下降16.5%。东城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01O万元,增长9.3%;支出预算安排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82.3%。
2006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1554万元,支出预算安排20454万元。
三、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06年将重点抓好以下财政工作:
(一)培植壮大财源,做大财政蛋糕。积极运用财税杠杆,大力支持我市优势行业、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扶持企、蚓芝术创新。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政策,支持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落实文化体制改革优惠政策,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落实招商引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奖惩措施,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培植壮大财源,做大财政蛋糕。
(二)加强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和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拓展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不断提高收入监管分析质量,堵塞各种漏洞。逐步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努力增加政府可用财力。逐步实现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一是认真落实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确保因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拉动的其他方面的支出需要。二是努力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三是保证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稳定增长。四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继续将新增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今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小学年生均2 0元,中学年生均30元。为2007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杂费做好准备。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三个县(市),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0元提高到4 0元。五是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提供财力保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采购行为。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逐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造诚信会计。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完成2006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